I don't know why Google still keeps blogspot alive, but no doubt, I'll keep being fabulous 💃
經過梨山地區,路旁就會看到一面面抗議的布條, 主要是因為林務局將強制收回林班地, 這些果農將頓時失去主要的經濟支援, 前陣子看到深入的新聞報導, 這些山坡地原本都是當時政府"送給"(報導中用的語詞)退役的老榮民, 而老榮民年紀越大根本無法耕種, 於是大部分都將地轉賣給來山上工作的平地人, 這地究竟屬於誰?就是一個紛爭的開始, 然而強制執行的公權力又是否適當?, 當然這已不是最近的新聞。 再來看看最近爭擾不休蘇花高, 很明顯可以看見兩股勢力, 一派自居在地人支持興建蘇花高, 理由很簡單,就是長年來的交通以及經濟建設不便, 另一派則是由多數的一些菁英份子組成, 多數的外地人,還有某部分關心自家環境的在地人, 考慮到的是自然永續性問題,是一個在目前看不到所謂"傷害"的觀點, 也許在十幾二十年後,就會浮現出來, 有時候認真想想,當你我都是花蓮人, 圖的會是溫飽還是每天都會有小鳥從門前飛過的景象, 蘇花公路也真的是一條很危險的道路,走過的人應該都知道, 以生命安全的角度來看,難道它應該繼續留存嗎?這是在地人的觀點。 又或許,不走蘇花公路難道就應該建蘇花高? 雖然前往花蓮是那麼的花費時間, 但是也因為開發較緩慢, 少了人為破壞,自然環境條件相對的就會比較好, 每個人都想保護這塊台灣僅有的後花園, 如果花蓮就像西部平原一樣的開發, 雖然經濟發展相對活絡,但這樣的花蓮會剩下什麼?這又是外地人的觀點。 這些角度的思考都有其道理, 當然所謂的遠見,就必須經過時間的考驗, 對我來說,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正向的對話, 人民與人民的對話,而不是泛政治化與空談, 政府的角色應當是充分理解民意而做出傷害最小的判斷, 但目前實在看不到, 更別說那種在阿里山要砍光一整片樹林蓋五星級飯店的BOT案, 或是弱勢族群(司馬庫斯的原住民為了撿了颱風掉下的一棵櫸木蓋房子遭法律判決)許多值得省思的法案.... 相關資料: 阿里山BOT案 http://www.pts.org.tw/~web01/Mag/10.htm 司馬庫司櫸木事件後續 http://www.pts.org.tw/php/news/abori/main.php #